2025-03-05 10:49 瀏覽量:25413 來源:中國食品報
本報記者 孟小平 通訊員 張曉宇 趙 媛 韓雨思
深耕設施農業20多年的胡占軍是全國人大代表,也是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上沙塄河村晟源蔬菜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。前段時間,他常常去往村子里的玉米種植基地,和農戶們聚在一起探討春耕備耕的注意事項,同時收集大家在生產中遇到的問題,為今年全國兩會做準備。
上沙塄河村是當地重要的玉米種植基地。在走訪中,胡占軍發現“增產不增收”成了近年來在種植戶中普遍存在的現象,“去年,村里一共種植玉米9000多畝,每畝產量高達1700多斤,比往年增收200多斤,但隨著種植成本一路走高,老百姓的經濟收益卻不太可觀。”
為破解這一難題,胡占軍一次次奔走在田野鄉間,先后走訪了十幾家種植大戶和多家專業合作社,聽民情、集民意,最終提出了“集采降本+科技增效”的解決方案。
“如果將種植玉米所需的化肥、種子、地膜、滴灌帶等實現集采,成本就能降下來。”胡占軍在調研中了解到,目前化肥的市場價格為每噸3000元,但如果直接跟廠家對接,統一下訂單,就能將價格控制在2400—2500元,折算下來,每畝地能減少近100元的投入。此外,通過設施農業科學種田以及發展深加工,每畝還能增收約500元。
走訪的這段時間里,胡占軍集中精力整理思路,反復打磨參會建議的內容與細節,心中就一個念頭——將基層百姓呼聲和群眾所盼所需帶到全國兩會上,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。
今年的全國兩會上,胡占軍提出的建議是讓農民在當今市場環境下,減少種地成本,增加效益。“希望國家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,幫助農民增收、農業增效,夯實鄉村振興的基礎。”他說。
《中國食品報》(2025年03月05日02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