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3-05 10:50 瀏覽量:25367 來源:中國食品報
本報訊 (記者 羅晨)中餐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,既是民生經濟的支柱產業,也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。全國政協委員、洪氏集團副主席洪明基表示,近年來,中華文化在全球的傳播力度不斷加大,從電影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到各類文創產品,中國文化正逐步走向世界,收獲了廣泛的認可和喜愛。餐飲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同樣具備強大的國際影響力和傳播潛力。然而,中餐國際化進程仍面臨諸多挑戰:海外市場滲透率不足、標準化程度低、文化認知差異大、國際競爭力弱等。
推動中餐企業“走出去”,不僅是經濟全球化趨勢下的必然選擇,更是弘揚中華文化、增強國際話語權的戰略需求。中餐國際化不僅是產業升級的必由之路,更是文化自信的生動實踐。政府、行業協會與企業形成合力,以政策為支撐、以創新為驅動、以文化為紐帶,助力中餐企業突破壁壘、走向世界,為全球經濟與文化交融貢獻中國智慧。
洪明基表示,當前中餐國際化的整體推進缺乏系統性規劃和相關政策支持,應鼓勵地方政府配套資金,探索“政府+行業協會+企業”的聯合投資模式。設立專門機構,統籌成立“中國餐飲國際推廣辦公室”,負責協調推進中餐國際化發展戰略。結合影視、綜藝、社交媒體,推動餐飲文化傳播,打造“中餐+文化”IP,在熱門影視劇、綜藝節目中植入美食元素,例如中餐體驗節目,讓國際觀眾深入了解中餐文化。通過短視頻平臺推廣中華美食,吸引全球年輕消費者關注中餐。
為推動中餐國際化,洪明基建議:
一是設立專項扶持基金,強化政策引導,重點支持不同區域的知名餐飲企業出海和海外中餐品牌建設、供應鏈搭建、本土化研發等,對中小餐飲企業給予貸款貼息和風險補償。
二是優化跨境合作機制,推動中餐標準化與品牌化建設,與重點國家簽訂檢驗檢疫互認協議,簡化原輔料出口流程,推動中餐食材納入國際采購清單。
三是制定中餐國際標準體系,制定《中餐國際化操作規范》,覆蓋烹飪工藝、食品安全、營養標識等領域。加快預制菜國標制定,明確原料、加工及標簽標準,消除海外消費者疑慮。
四是打造全球中餐品牌矩陣,構建人才與技術創新體系,深化文化傳播與產業融合,遴選中華老字號和新興連鎖品牌,通過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布局示范店,形成“旗艦店+社區店”網絡,推動餐飲企業發展跨境電商和海外連鎖經營,打造全球文化IP。
五是推動數字化綠色化轉型,鼓勵人工智能、區塊鏈技術在中餐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,推廣低碳包裝和節能廚房設備。
六是舉辦“國際中餐日”系列活動,支持全國性行業協會聯合海外華人社團,開展中餐非遺展演、烹飪大賽、美食品鑒。
七是推動“餐飲+文旅”融合,將地方特色餐飲納入國際旅游推廣項目,如“川菜+熊貓文化”“粵菜+海上絲綢之路”等主題線路。推動中餐產業鏈全球化布局,形成“標準輸出+品牌輸出+文化輸出”的可持續發展模式。
《中國食品報》(2025年03月05日03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