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-01-04 13:51 瀏覽量:24113 來源:中國食品網
色素是賦予食品一定顏色的原料。人們選擇食品往往憑視、觸、嗅等感覺,而色素是視覺方面的重要一環,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劑,它既可以給食品良好的色彩,同時也會利于食品的標準化。許多天然食品具有本身的色澤,這些色澤能促進人的食欲,增加消化液的分泌,因而有利于消化和吸收,是食品的重要感官指標。但是,天然食品在加工保存過程中容易褪色或變色,為了改善食品的色澤,人們常常在加工食品的過程中添加食用色素,以改善感官性質。在食品中添加色素并不是現代人的專利,其實,在我國古代,人們就知道利用紅曲色素來制作紅酒、糕點。
常用的食品色素包括兩類:天然色素與人工合成色素。天然色素來自天然物,主要由植物組織中提取,也有來自動物和微生物的一些色素。人工合成色素是指用人工化學合成方法所制得的有機色素,主要是以煤焦油中分離出來的苯胺染料為原料制成的。隨著社會發展,天然色素越來越受到企業和消費者的歡迎。很多天然色素,除了呈現顏色,都有很多特殊的功能。例如葉黃素,不僅可以保護視力,同時也是重要的抗氧化劑;姜黃色素主要來源于傳統中藥姜黃,現代研究表明姜黃色素有抗炎、抗氧化等功能。功能色素正在得到廣泛使用。
但在食品生產和儲運過程中,因為光照、氧氣、溫度、金屬離子等的影響,這些功能色素的穩定性受到影響,嚴重阻礙這些色素的應用,特別是在飲料生產中,天然色素的穩定性更是研究的焦點。將功能色素進行穩態化處理,主要是進行微囊化包埋、納米處理、提取技術改進,防沉耦合技術等,提高其穩定性,是擴大使用、提高產品附加值的最好途徑。
白衛東教授 簡介
白衛東,男,博士,博士生導師,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輕工食品學院教授,廣東省“南粵優秀教師”。現還擔任“廣東省嶺南特色食品工程技術中心”主任、廣州市“廣式傳統食品加工與安全重點實驗室”主任、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、廣東省食品學會副理事長、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農產品加工分會理事等。
主要研究領域為食品添加劑、香精香料、食品生物技術等,特別是在嶺南特色食品品質研究和開發、天然產物開發與應用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。
近五年,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12項,其中包括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、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子課題、廣東省自然基金項目、廣東省教育廳重點項目、廣州市科信局重大項目等。有7項技術通過科技成果鑒定,獲得科研獎勵6項,其中省部級科技獎勵5項。申請發明專利24件,其中有15件已獲授權,發表科研論文100多篇,其中第一作者近70篇;副主編、參編多本教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