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-01-09 10:23 瀏覽量:22625 來源:中國食品報網
解讀:咖啡豆在高溫烘焙中發生美拉德反應,產生一定量的丙烯酰胺。目前尚缺乏證據表明咖啡與人類致癌的相關性。國內外也沒有設立食品中丙烯酰胺的限量標準。按照2010年《食品與化學毒物學》提供的數據計算,如果一個人體重為60公斤,他每天喝30杯中杯咖啡才能達到致癌量,而這顯然是不可能的。所以,拋開劑量和污染水平來談物質的毒性,顯然是不科學的。
解讀專家: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 丁鋼強
建議:量效關系是評估食品安全風險的關鍵因素,建議相關部門應強化對劑量效應關系這一基本概念的公眾科普,加強消費者面對謠言時的理性認知。食品加工企業應通過改進生產工藝和條件,盡量減少食品生產過程中丙烯酰胺的產生,并通過相應的技術手段降低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污染水平。同時,提倡消費者科學烹飪、平衡膳食。